2025年国庆假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记录者——来自南京晓庄学院紫金草志愿服务团队十位摄影志愿者。他们手持相机,穿梭于络绎不绝的参观人流中,用镜头捕捉下一幕幕感人瞬间,以青春特有的方式献礼国庆。
国庆前五天,纪念馆内涌现出众多青少年的身影。他们佩戴红领巾,手举小国旗,或驻足观看展览,或认真聆听讲解,或参与“传承人说”分享,或在“祭忆之声”诵读活动中登台朗诵。这些生动的场景,都被晓庄学院的志愿者们一一记录下来。
在紫金草摄影志愿者的镜头下,来自安徽阜阳的何先艳女士带着两个儿子参观后激动地表示:“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听到和平大钟敲响的那一刻,我特别自豪。希望孩子们能记住这份感动,长大后做一个爱国、有担当的人。”这份真挚的情感,被志愿者的镜头永久珍藏。
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厅,来自武汉的10岁女孩王晨曦专注聆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之子葛凤瑾的讲述后说:“幸存者爷爷奶奶太苦了,我会好好听这些历史故事,也讲给身边的同学听,不能忘记过去。”孩子稚嫩而坚定的脸庞,在志愿者的取景框中显得格外动人。
河北的田先生在文物展柜前细心为儿子讲解历史。他希望通过参观,让孩子“看到国家过去的艰难,知道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这些亲子间的交流与传承,都成为了志愿者们镜头下有温度的瞬间。
据团队负责人介绍,这次选派的十位摄影志愿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他们不仅用镜头记录历史,更在服务中深化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一位志愿者表示:“通过相机取景器,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震撼与感悟,也感受到了历史在新时代的回响。这既是一次专业实践,更是一堂深刻的思政课。”
南京晓庄学院的志愿者们用镜头见证了这个国庆假期在纪念馆上演的特殊历史课。一幅幅照片不仅定格了观众们的感悟与思考,更展现了年轻一代用专业技能服务社会、传承历史的责任担当,成为这个国庆假期里一道亮丽的青春风景线。
撰稿:徐宇瞳
审核:张颖
终审:陈长伟